首页 > 中医药学 > 道地药材-热河黄芩

道地药材-热河黄芩

2023-12-19    来源:药物治疗网    作者:石达理    阅读量:32597
热河黄芩主产于河北承德及其周边阴山、太行山、燕山地区。

       1.药材简介[1]
      【中文名称】热河黄芩
      【英文名称】Scutellariae Radix
      【拉丁名称】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炮制方法】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酒黄芩:取黄芩片,照酒炙法炒干。
      【用法与用量】3~10g。
       2.基源[1,2]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3.道地产区[2]
       热河黄芩主要指河北承德及其周边燕山地区的山地丘陵所产仿野生栽培黄芩药材,以及河北承德及其周边阴山、太行山、燕山地区的野生黄芩和仿野生栽培黄芩药材。
       4.性状[1]
       4.1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如图1)
1702965289897095165.png图1:黄芩药材(图片来源:网络)
       4.2饮片性状
       黄芩片: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如图2)
       酒黄芩:本品形如黄芩片。略带焦斑,微有酒香气。
image.png图2:黄芩饮片(图片来源:网络)
       5.产地及品种本草沿革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3],被列为中品。截止到宋代,本草典籍中记载的黄芩药材,有北芩和西芩之分,“西、北”是根据药材产地划分,根据植物形态描述和药图可知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大致可认为主流药用品种北芩为今中国药典记载的正品黄芩。而西芩可能是甘肃黄芩或滇黄芩等品种。明清时期典籍中记载的滇南地区所产黄芩,为今滇黄芩,是黄芩的同科不同属植物,也有做药用,但具有地域性。
       现代黄芩的习用品根据地区划分主要有甘肃黄芩、西南黄芩、丽江黄芩和粘毛黄芩,古今药用黄芩的来源大抵相似,黄芩属的几种药材也均有入药记载,但普遍认为黄芩质量最佳,是为药典正品品种。自古以来,产地主要以华北地区及与其接壤的汉中地区、江淮地区、三峡地区等地为主,其道地产区主要以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地区,目前以燕山-阴山-太行山地区野生及仿野生生产为主。(详见表1)
1702965512748075202.png
       6.生产情况
       黄芩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临床习用规格主要分为条芩和枯芩,在古代,两者常分开入药,枯芩善清肺胃上焦之火,条芩专泻大肠下焦之火;而现今市场供应及临床应用多以条芩为主[11]。热河黄芪事我国著名道地药材,综合评价河北地区的黄芩种质质量较好,所得药材品质更为优良[12]。由于不同栽培年限及采收期对黄芩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具有一定影响,各个药材产区制定栽培模式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现多采用在黄芩大田种植生产中,推广幅宽 35 cm 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技术,结合春季采收,以保障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产量稳定,药农收益可观[13,14]。另有研究者们对黄芩在中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进行预测,通过建立可靠模型研究发现陕西东部、河北西部及承德大部、山西大部、北京西部、辽宁西部等是适宜黄芩生长的主要地区。这为黄芩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后期黄芩的质量评价、品质区划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15]。还有研究基于气候因子影响黄芩活性成分积累这一层面,从分子水平上阐述“逆境效应”对黄芩药材品质的影响,探究热河黄芩道地药材品质形成机制[16]。如今黄芩野生资源锐减,人工栽培过程中种质退化、盲目引种、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以及田间病虫害加重等因素均导致了黄芩药材质量下降和农残重金属超标,研究者们已制定出黄芩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体系[17],力求保证黄芩种质资源及出产药材的优良品质。
       7. 临床应用
       7.1 黄芩临床适应症(本节内容来自《中药材》教材(新世纪第四版))
       黄芩药材广泛应用于中成药中,临床主治:①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本品苦寒,能清肺胃、肝胆、大肠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②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主入肺经,长于清肺热,为治肺热咳嗽之要药;③痈肿疮毒:本品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用治痈肿疮毒;④血热出血:本品炒炭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⑤胎热胎动不安;本品有清热安胎之功。
       7.2 黄芩药材研究进展
       黄芩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已有数千年用药历史,其中所含化学成分丰富,包括黄酮类、挥发油、酚酸类、苯乙醇、微量元素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传统上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咯血、黄疸、湿温、暑湿,胸闷呕吐等疾病。现代研究发现黄芩除具有利尿、解热、止咳平喘、保胎等药理活性外,还具有抗菌、保肝、抗肿瘤、抗氧化、心脑血管保护、神经系统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黄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芩素、野黄芩素、汉黄芩素,对感冒、流感、发烧等疾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也在近年来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崭露头角,疗效突出,也为中医药走向全球做出了巨大贡献[18-20]。目前中药黄芩基原植物存在野生资源短缺、人工栽培种质退化所导致的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研究者采用多组学技术,可从分子层面揭示药用植物遗传信息及活性成分合成和调控机制,基于黄芩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方面研究了黄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鉴定、转录因子的调控研究及黄芩苷类化合物的微生物体外生产,为基因组辅助育种、黄芩生长发育及活性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活性成分体外合成产率优化等研究奠定基础,将更有助于解决黄芩优良种质资源的培育及药材质量提升等问题[21]。临床应用中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其功效及应用有着显著影响,古法炮制有酒制、醋制、盐制、蜜制、猪胆汁制、麦冬汁制、米泔水制等多种辅料制法,其中沿用至今的有黄芩片、炒黄芩、酒黄芩、黄芩炭等炮制品;黄芩现代炮制工艺主要集中在的软化切片、酒炙法和炒炭法等,根据不同临床症候选择炮制品能最大限度发挥药效[22,23]。近年也有研究发现,黄芩基源植物其他部位也与药材一样含有有效成分。加强对黄芩根部以外其他部位的研究,能够深入合理的开发药材,拓宽应用[24]。利用现代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等研究方法对黄芩与其他药材所组成的药对进行治疗机制研究,例如柴胡-黄芩药对干预足细胞病变作用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5,26],黄芩-黄连药对对抗流感以及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等等[27,28]。因为药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也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基础。
       8.含有黄芩的中成药精选(本节内容来自药品说明书)
      【九味羌活丸】
       主要功效: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而重、肢体酸痛。
      【四季三黄丸】
       主要功效:消炎退热,通便利水。
       适应症:用于口鼻生疮,咽疼齿痛,口干舌燥,目眩头晕,大便秘结,小便赤黄。
      【清热化毒丸】
       主要功效:清火化毒,消肿止痛。
       适应症:用于小儿身热烦躁,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皮肤疮疖,口臭便秘,疹后余毒未尽。
      【蛤蚧定喘丸】
       主要功效:滋阴清肺,止咳平喘。
       适应症: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咳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
      【和血明目片】
       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滋阴化瘀、养肝明目。
       适应症:用于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引起的眼底出血。
      【辛芩颗粒】
       主要功效:益气固表,祛风通窍。
       适应症: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过敏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
      【导赤丸】
       主要功效: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适应症:用于火热内盛所致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小柴胡颗粒】
       主要功效: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适应症: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主要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导滞。
       适应症: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当归龙荟丸】
       主要功效:泻火通便。
       适应症: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痰热清胶囊】
       主要功效:清热,化痰,解毒。
       适应症:用于风温肺热病属风热袭肺证,症见发热,恶风,咳嗽,咯痰,或咽痛,流涕,口干等。
      【鼻渊舒口服液】
       主要功效:疏风清热,祛湿通窍。
       适应症:用于鼻炎、鼻窦炎属肺经风热及胆腑郁热证者。
      【定坤丸】
       主要功效:补气养血,舒郁调经。
       适应症:用于冲任虚损,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月经不调,经期紊乱,行经腹痛,崩漏不止,腰酸腿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14-315.
       [2]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G].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719-722.
       [3]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19.
       [4]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95.
       [5]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4.
       [6]苏敬等撰.新修本草辑复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04.
       [7]苏颂编撰.本草图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3-154.
       [8]李时珍.本草纲目(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9]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00.
       [10]吴其浚著.植物名实图考(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3:165.
       [11]钱锦秀,孟武威,赵佳琛,王艺涵,金艳,詹志来.经典名方中黄芩的本草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05:84-93.
       [12]王丹阳,李璐含,王祥,安佳,张岗,高静,颜永刚,王昌利.黄芩不同种源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J].中草药,2021,07:2091-2098.
       [13]缪晓素,宋国虎,刘容秀,李小丽,徐亮,王文全,张学文,魏胜利.不同栽培年限及采收期对黄芩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5,08:836-839.
       [14]陈红.甘肃黄芩栽培模式试验研究[J].中药材,2018,07:1543-1545.
       [15]徐小琼,鲁燕云,朱颖,朱浩,张小波,晋玲.黄芩生态适宜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5.
       [16]袁媛,周骏辉,黄璐琦.黄芩道地性形成“逆境效应”的实验验证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16,01:139-143.
       [17]刘淼,李西文,张元科,姚仲青,曹龙祥,任跃英.黄芩无公害栽培生产体系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8,12:2969-2974.
       [18]姜希红,刘树民.黄芩药理作用及其化学物质基础研究[J].中国药师,2020,10:2004-2010.
       [19]王津燕.中药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0,02:167-168.
       [20]李倩,晋玲,崔治家,王振恒,林丽,浩文婷,刘康康,马毅.中药黄芩抑菌作用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23,02:137-140.
       [21]高冉冉,徐志超,浦香东,宋经元.基于多组学的黄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及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1,02:151-166.
       [22]李金瑾,马华根,屈会化,赵琰.基于中药炮制理论辨析不同黄芩炮制品临证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10:87-90.
       [23]林欢欢,邵长鑫,彭婷,姚娟.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17.
       [24]杨颖,田景振,陈智.炮制对黄芩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影响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10:230-235.
       [25]窦一田,尚懿纯,刘春柳.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柴胡-黄芩”药对干预足细胞病变作用机制探索[J].中国药房,2021,04:425-431.
       [26]秦一冰,曲妮妮,郑忻,石晓乐,赵克明.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黄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06:10-13+259-260.
       [27]李泽明,黄传君,徐淑静,张才擎.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芩-黄连药对抗流感的作用机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1,01:16-22.
       [28]于博睿,周梦琪,周梦玲,郑慧娟,刘伟敬,王耀献.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黄芩-黄连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KD)的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