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药学 > 道地药材-苏薄荷

道地药材-苏薄荷

2024-02-19    来源:药物治疗网    作者:石达理    阅读量:18489
苏薄荷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南通及周边地区。

       1.药材简介[1]
      【中文名称】苏薄荷
      【英文名称】Menthae Haplocalycis Herba
      【拉丁名称】Mentha haplocalyx Briq.
      【性味与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炮制方法】除去老茎和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段,及时低温干燥。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用法与用量】3~6g,后下。
       2.基源[1,2]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
       3.道地产区[2]
       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南通及周边地区。
       4.性状[1]
       4.1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 长2~7cm,宽1~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如图1)
1708307826170020399.png图1:薄荷(图片来源:网络)
       4.2 饮片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方柱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具纵棱线,棱角处具茸毛。切面白色,中空。叶多破碎,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如图2)
1708307970983084290.png图2:薄荷饮片(图片来源:网络)
       5.产地及品种本草沿革
       薄荷始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食治》中,名为蕃荷菜[3],从唐代已开始种植,直至宋代栽培越发普遍,本草典籍中也出现了多个品种的薄荷,如胡薄荷(新罗薄荷)、石薄荷、龙脑薄荷等,这其中有的药食两用,有的只作茶饮,功效用法各有不同,并且产地也几种在江浙一带。发展至明代,本草中明确记载了薄荷的道地产区之一即为苏州郡(今江苏苏州),此后苏州便作为薄荷药材的优质产区一直沿用了下来,入药品种也逐渐统一成今唇形科植物薄荷。近代以来,以江苏太仓、南通等周边地区出产的薄荷称“苏薄荷”,因品质佳被列为道地药材。(详见表1)
1708308165679052379.png
       6.生产情况
       薄荷是我国常用中药材,自唐代以来用药历史悠久,历代本草记载有薄荷、龙脑薄荷、胡薄荷、石薄荷、大叶薄荷、野薄荷等多个品种,其中薄荷、龙脑薄荷、野薄荷为现最新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的主流药用品种薄荷。薄荷自唐代以来便已广泛人工种植,药食两用,至明清时期多产于江浙等地,后以江苏为道地产区。药材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质量佳,多用于经典名方中[14]。薄荷不仅入药用于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薄荷衍生产品(如薄荷脑、薄荷素油等)具有特殊的芳香和凉感,主要用于牙膏、食品、烟草、酒、清凉饮料等产品的添加剂。中国作为薄荷油和薄荷素油的出口大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市场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薄荷的生产环节中,采取正确采收及加工方法意义重大,能最大限度保证药材品质。一般选择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江浙地区每年可收 2 次,按需炮制加工后,采用速冻和真空包装技术保存,有助于在保持色泽、挥发油及薄荷醇含量[15,16]。现全国各地均有引种薄荷种植的案例,逐渐形成了薄荷绿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其中以品种选择、种植栽培地选择、整地施肥、做好水分管理、病虫害整治管理为主要环节[17-20],使种植生产高效便捷,所产药材品质有保障。基于临床安全用药,研究者们对薄荷药材的混伪品、外源性污染、内在质量问题、质量控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归纳了薄荷及其饮片质量控制现状、措施、质量标准及目前尚存的问题,这也为完善薄荷饮片的质量控制,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21]
       7. 临床应用
       7.1 薄荷临床适应症(本节内容来自《中药材》教材(新世纪第四版))
       薄荷药材广泛应用于中成药中,临床主治: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十分常用;②风热上攻,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③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④肝郁气滞,胸胁胀闷: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7.2 薄荷药材研究进展
       薄荷药材性味辛凉,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功效,不同产地的薄荷品质不尽相同,以江苏所产的质量最佳,称“苏薄荷”[22],是中医临床常用辛凉解表药之一,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薄荷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除了含量最多的挥发油类如薄荷油及薄荷脑,还有较多的黄酮类和三萜酸类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薄荷具有抗肿瘤,促进透皮吸收,抗真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辐射和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平滑肌、生殖系统及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研究表明,非挥发油类成分还具有保肝利胆及抗肿瘤、乌发、抗氧化等作用,所以仅以挥发油类成分含量作为薄荷的质量控制标准,已不能全面涵盖薄荷的药理作用[23,24]。临床上,除单独用药外,薄荷复方制剂同样应用广泛,例如复方薄荷脑滴鼻液对萎缩性鼻炎有疗效显著,冰片薄荷汤可明显改善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此外薄荷还可用于慢性荨麻疹、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百日咳、肉瘤等症,并缓解乌头、半夏、川乌、草乌、附子、南星的中毒症状[25,26]。还有研究者对薄荷挥发油和酚类部位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薄荷的抑菌抗炎作用[27,28],为药物开发及临床用药奠定理论基础。
       8. 含有薄荷的中成药精选(本节内容来自药品说明书)
      【祖卡木颗粒】
       主要功效:调节异常气质,清热,发汗,通窍。
       适应症: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无汗,咽喉肿痛,鼻塞流涕。
      【透骨灵橡胶膏】
       主要功效:解毒,消肿,止痛,燥“黄水”。
       适应症:用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
      【清凉喉片】
       主要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苍鹅鼻炎片】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窍。
       适应症:用于风热而致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及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
      【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宣散风热,清利咽喉。
       适应症: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臭。
      【保济口服液】
       主要功效:解表,祛湿,和中。
       适应症:用于腹痛吐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
      【丹栀逍遥丸】
       主要功效:舒肝解郁,清热调经。
       适应症: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珍黄胶囊】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适应症: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疮疡热疖。
      【清眩丸】
       主要功效:散风清热。
       适应症:用于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鼻塞牙痛。
      【小儿百寿丸】
       主要功效:清热散风,消食化滞。
       适应症: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积滞,症见发热头痛、脘腹胀满、停食停乳、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咳嗽痰多、惊风抽搐。
      【太和妙灵丸】
       主要功效:散寒解表,清热镇惊,化痰止咳。
       适应症:用于小儿肺胃痰热,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烧恶寒,头痛鼻塞,咳嗽气促,烦躁不安,内热惊风,四肢抽搐。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94.
       [2]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G].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60-362.
       [3]孙思邈撰,吴受琚注释.千金食治[M].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 52.
       [4]苏敬,尚志钧辑校.新修本草[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471.
       [5]苏颂撰.尚志钧辑校.本草图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84.
       [6]寇宗奭.本草衍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45.
       [7]陈衍撰,郑金生整理.宝庆本草折衷[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5.
       [8]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76-877.
       [9]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08-109.
       [10]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063-2064.
       [11]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529-530.
       [12]汪讱庵.本草易读[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70.
       [13]吴仪洛.本草从新[M].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2013:49-50.
       [14]姜慧,廖天月,万晶琼等.经典名方中薄荷的本草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0):150-158.
       [15]李德智.薄荷采收与加工[J].农村实用技术,2016,(08):46.
       [16]王文凯,贾静,张正等.薄荷品种、采收加工和包装贮藏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307-309.
       [17]马德强,范锋.薄荷的品质与栽培技术关系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02):315-316.
       [18]赵金,钟凤英,魏晓明.薄荷人工栽培技术[J].新农业,2015,(23):35-36.
       [19]王奎武.薄荷高效种植技术[J].农业知识,2015,(22):43-44.
       [20]王振学,胡信民.薄荷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8,(06):22-23.
       [21]周文菊,豆小文,杨美华等.薄荷及其饮片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09):1569-1577.
       [22]杨倩,詹志来,欧阳臻等.薄荷的本草考证[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37(04):60-64+79.
       [23]束雅春,徐丽娟,蔡皓等.薄荷化学成分及采收加工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06):1233-1235.
       [24]徐凌玉.薄荷化学成分及其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5]沈梅芳,李小萌,单琪媛.薄荷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07):1484-1487.
       [26]徐佳馨,王继锋,颜娓娓等.薄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食品与药品,2019,21(01):81-84.
       [27]陈向阳.薄荷酚类部位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8]杨倩.薄荷挥发油的化学型分析及抑菌、抗炎活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