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药学 > 道地药材-北芪

道地药材-北芪

2023-02-13    来源:药物治疗网    作者:石达理    阅读量:13784
北芪主产于山西北部、内蒙中西部以及甘肃、宁夏、陕西、河北、东北等地区。

1.药材简介[1]
      【中文名称】北芪
      【英文名称】Astragali Radix
      【拉丁名称】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 Bge. ) Hsiao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炮制方法】炙法
      【用法与用量】9~30g
2.基源[1,2]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 Bge. ) Hsiao 的干燥根。
3.道地产区[2]
       主产于恒山、太行山山脉为核心的山西北部、内蒙中西部以及与此区域接壤或临近的甘肃、宁夏、陕西、河北、东北等地区干旱中温带。
4.性状[1]
4.1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图1)。
                           1676021735600056972.png图1:黄芪药材(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4.2 饮片性状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习称“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图2)。
                           1676021873891022079.png图2:黄芪饮片(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5.产地与功效本草沿革
      《神农本草经》[3]中黄芪被记载为“黄耆”,列为上品。首次关于黄芪产地的记载出自魏晋时期陶弘景的《名医别录》[4],后又在《本草经集注》[5]中对两种黄芪药材品种质量进行了区分。至唐代《新修本草》[6],黄芪药材的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曾经的蜀汉地区不再作为产地,而认为甘肃、宁夏等地所产黄芪药材品质更佳,这也逐步与现代认证的北芪产地吻合。后经宋明清几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和考证,可确定山西、内蒙、宁夏、甘肃、东北等地区所产的蒙古黄芪这一品种入药,药材品质好疗效佳,沿用至今(见表1和表2)。
                    image.png
6.生产情况
       我国山西、内蒙及甘肃、宁夏、陕西、河北、东北等地区都是北芪药材的传统道地产区[11]。从古至今,黄芪药材一直都是市场需求量大,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常见中药,而北芪因品质佳更受欢迎。2006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药用植物研究所联合制定了《中药材黄芪 GAP 标准操作规程》作为指导,规范了黄芪药材的生产中的选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质量监测等技术要求[12]。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黄芪药材产量和品质,已探索出效率最高的地膜栽植模式[13],以及促进药材优质高产高效、抗病性好的土壤条件和技术方案[14,15],并结合种植经验和种质资源鉴定、病虫害防治等因素制定了黄芪种子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SOP[16]。作为中药材大品种,我们应着眼于黄芪“大补之药”的养生保健特长,在继续加强种植技术外还应重视新型产品研发[17],并进一步严格规范生产标准,提升产品深加工能力,方能彻底打入国际市场,提升黄芪药材产品价值[18]
7. 临床应用
7.1 黄芪药材临床适应症
(本节内容来自《中药学》教材 (新世纪第四版)
       黄芪药材广泛应用于中成药中,临床主治①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本品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因其善能升阳举陷,故尤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因本品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故亦为气虚水肿之要药。治脾虚水湿失运,浮肿尿少者。另外还可补气以摄血,治脾虚不能统血所致的失血证;②肺气虚弱,咳喘气短:本品入肺经,又能补益肺气,治肺气虚弱,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稀,声低懒言者;③表虚自汗:本品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治脾肺气虚所致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④内热消渴:本品具有健脾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治气虚津亏,内热消渴;⑤血虚萎黄,气血两虚:本品具有养血之功,且通过补气又有助于生血,故也常用治血虚或气血两虚,面色萎黄,神倦脉虚;⑥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麻木:本品能补气以行血,补气以通痹。对于卒中后遗症、痹证,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半身不遂或痹痛、肌肤麻木者,常用本品治疗;⑦气血亏虚,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本品以其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
7.2 不同品种黄芪药材比较
       临床上使用的黄芪药材来源多为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两个品种,北芪与其他品种黄芪药材性状区别不大,栽培品大致相同。药材中含有皂苷、黄酮、多糖和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及微量元素硒,具有保护血管、调节免疫的作用[19-22]。其中黄芪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的骨髓抑制,不同产地的黄芪中多糖的含量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山西沁源县所产黄芪多糖含量最为丰富,故使用黄芪用于扶正抗肿瘤时,方剂中选用山西沁源黄芪,也就是北芪可有助于提高疗效[23,24]。除此之外,因黄芪具有扶正温补之功效,也越来越多被用于中医食疗[25],适用人群广泛,效果显著且温和,安全性高[26]
8. 含有黄芪药材的中成药精选(本节内容来自药品说明书)
【黄芪生脉颗粒】
主要功效:益气滋阴,养心行滞。
适应症:用于气阴两虚,血脉瘀阻引起的胸痹心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复方黄芪口服液】
主要功效:补肾健脾,益气养血。
适应症:用于中老年因肾虚、脾虚所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头晕眼花。
【黄芪建中丸】
主要功效:补气散寒,健胃和中。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恶寒腹痛,身体虚弱。
【黄芪三七口服液】
主要功效:益气活血。
适应症:用于气虚血瘀症,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肢体麻木等。
【黄芪颗粒】
主要功效:补气固表。
适应症:用于气短心悸、自汗。
【玉屏风】
主要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适应症: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㿠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温胃舒颗粒】
主要功效:温胃止痛。
适应症: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肾宝合剂】
主要功效:调和阴阳,温阳补肾,扶正固本。
适应症:用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
【补血益母丸】
主要功效:补益气血,祛瘀生新。
适应症:用于气血两虚兼血瘀证产后腹痛。
【人参归脾丸】
主要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适应症: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通窍鼻炎片】
主要功效:散风固表宣肺通窍。
适应症:用于风热蕴肺、表虚不顾所致的鼻塞时轻时重、鼻流清涕或浊涕、前额头痛;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
【参芪扶正注射液】
主要功效:益气扶正。
适应症:用于肺脾气虚引起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眩晕;肺癌、胃癌见上述证候者的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02.
[2]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G].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4-19.
[3]尚志钧校注.神农本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11.
[4]陶弘景.名医别录[M].辑注本.尚志钧.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13:94.
[5]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2-263.
[6]苏敬等.新修本草.[M].辑复本.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92.
[7]苏颂等.本草图经.[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3-124.
[8]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4-5.
[9]张志聪.本草崇原[M].高世栻编订.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6.
[10]吴其濬著,张瑞贤等校注.植物名实图考校释[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113-115.
[11]陈士林,魏建和,孙成忠,刘召芹,赵润怀,王继永,周应群,肖小河. 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蒙古黄芪产地适宜性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2006,03:47-53.
[12]杨春清,张丽萍,孙明舒,赵永华. 中药材黄芪GAP标准操作规程[J]. 中国中药杂志,2006,03:191-194.
[13]王琳. 陇西黄芪地膜栽植模式筛选试验研究[J]. 中药材,2015,07:1360-1362.
[14]马中森,洪建雄,刘效瑞,赵鹏元,卢磊,霍海军,徐永强. 轮作周期及新型肥料对蒙古黄芪主要农艺性状及生产效应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2018,08:992-998+1002.
[15]徐博琼,陈垣,郭凤霞,白德涛,周多旭. 移栽密度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02:135-143.
[16]张丽萍,史静,杨春清,李先恩,丁万隆. 黄芪种子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SOP的制定[J]. 世界科学技术,2005,06:72-78+66+95.
[17]秦雪梅,李爱平,李科,李安平,宁潞宏. 山西黄芪产业发展思考[J]. 中国中药杂志,2016,24:4670-4674.
[18]程蒙,池秀莲,王慧,杨光. 黄芪的国际贸易现状及问题探析[J]. 中国现代中药,2019,04:424-428.
[19]靳元元,马生军,徐万里,张军,耿阳,吴文平,王雪双. 不同产地黄芪活性成分与硒含量比较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21,05:873-881.
[20]刘亚滨,王小亚,康卓,于伟玲,王文余,王立群. 单味北芪对老龄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6,04:32-34.
[21]周添浓,王艳,唐立海,刘丹丹,侯少贞,叶木荣. 南芪北芪抗应激与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01:15-18.
[22]奚友耿,易宁育. 黄芪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北芪”对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影响[J]. 上海免疫学杂志,1985,03:138-139+132.
[23]吕英,林明欣,刘钊汝.大剂量北芪四逆汤治疗晚期癌症经验[J].中医杂志,2012,24:2135-2136.
[24]戎立保. 四种黄芪中多糖含量比较[J]. 内蒙古中医药,2009,22:6.
[25]黄丽芳,利颖. 小米、北芪加红枣治疗保胎孕妇便秘的效果观察[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04:412-413.
[26]何京. 虚不受补的调理方法[J]. 山西食品工业,2003,02:3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