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药学 > 道地药材-杭白菊

道地药材-杭白菊

2023-09-21    来源:药物治疗网    作者:石达理    阅读量:2380
杭白菊主产于浙江省桐乡市等周边地区,药用栽培。

       1.药材简介[1]
       【中文名称】杭白菊
       【英文名称】Chrysanthemi Flos
       【拉丁名称】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用法与用量】5-10g
       2.基源[1,2]
       本品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3.道地产区[2]
       杭白菊主产于浙江省桐乡市等周边地区,药用栽培。
       4.药材性状[1]
       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如图1)
image.png图1:杭白菊药材(图片来源:网络)
       5.产地及品种本草沿革
       “浙八味”之一杭白菊是菊花的一种,与其它品种区别主要在于产地不同。菊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3],被列为上品。后《本草经集注》[4]中记载了白菊,自此区别于黄色菊花品种。杭白菊又称甘菊,本草典籍中记载既可入药也可做茶饮,该品种在清朝发展起来,并在桐乡地区开始了规模种植,经历代医家临床沿用实践,因其品质佳、疗效好等特性而被定为浙江桐乡地区道地药材。目前杭黄菊存量很少,市面上的杭菊大多为杭白菊。(详见表1)1695278489658070864.png
       6.生产情况
       杭菊包括杭白菊和杭黄菊,为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是菊花的一个分支,药食两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并与滁菊、亳菊、怀菊同为著名茶用菊品种[9,10]。目前杭菊已成为浙江省桐乡县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大,杭白菊主要分为“湖菊”(软杆) 、 “小白菊”(小洋菊、硬杆)和 “大白菊”(大洋菊、洋菊花) 3 个品种,其中湖菊品质最佳,大白菊次之,药茶两用,善于清肝明目;杭黄菊主要有大黄菊和小黄菊两品种,主入药,产量较杭白菊小,长于疏散风热[11]。杭菊的传统加工方法为为先蒸后晒,后已改进为烘房干燥法和热风干燥法,现以绿原酸含量为主要指标,挥发油含量作为参考,研究者发现杭菊的适时采收能最大限度保障药材品质,11月中旬前采收胎菊并采用杀青回潮烘干法效果较好[12],某些地区早年采用硫黄熏蒸法防止花瓣脱落,但由于硫熏会引入二氧化硫和重金属残留,现已被禁用[13,14]。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能兼顾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且加工流程更经济科学,有效成分降解量更可控,从根本上提高了杭菊品质[15]。在杭菊大规模种植中,病虫害是影响产量的一大因素,如菊花霜霉病、菊花根腐病、菊天牛和菊蚜等,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方能有效保证药材产量品质[16]。另外研究者发现各菊花品种在长期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栽培类型,杭菊在原有基础上现已发展出了金菊 1号、 2号、 3号等类型,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均高于药典规定,并在外形色泽和香气上有了更好的改进[17];并且其他地区引种也能提升药材品质,有效化学成分含量均有提升,可作为提升药材品质的新思路[18]
       7. 临床应用
       7.1 菊花药材临床适应症(本节内容来自《中药材》教材(新世纪第四版))
       菊花药材广泛应用于中成药中,临床主治: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②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③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泻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④疮痈肿毒,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可用治疮痈肿毒。
       7.2 杭白菊药材研究进展
       菊花具有入药、食用和观赏价值,中医经典名方中多有使用,临床用药应根据适应症选择不同品种、产地及加工方式的菊花[19,20]。杭白菊作为浙江省八大名药“浙八味”之一[21],具有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目赤昏花、疔疮肿毒等症,其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多糖、脂肪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小分子化合物,其中以黄酮类为主要活性成分[22],现代药理研究实验表明杭白菊具有保护心血管、降血脂、抗氧化、护肝和保护神经等作用,还有些新分离得出的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23,24],这也为杭白菊最新药效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有研究表明,不同产地的杭白菊质量稳定但其中有效成分含量也有所不同[25,26],地理位置偏北的产区比偏南的产区出产的杭白菊多糖含量高[27],浙江产区的绿原酸含量偏低,江苏产区的各组分含量差异较小,质量较稳定[28]。但目前市售杭白菊质量仍参差不齐,药材的质量监测亟待加强,以保证药材品质和使用效果。
       8. 含有菊花药材的中成药精选(本节内容来自药品说明书)
       【降脂灵胶囊】
       主要功效:消食,降血脂,通血脉,益气血。
       适应症:用于动脉硬化症,高血脂症等。
       【罗布麻降压片】
       主要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症:用于肝阳上亢、瘀血阻络,头晕,目眩,头痛,烦躁及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见上述证候者。
       【降压平片】
       主要功效:降压,清头目。
       适应症:用于高血压及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
       【咽炎含片】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适应症:用于急、慢性咽炎。
       【山楂降压丸】
       主要功效:降血压,降低胆固醇。
       适应症:用于高血压症,头痛眩晕,耳鸣目胀。
       【长春红药片】
       主要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适应症: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牛黄上清丸】
       主要功效: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适应症: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荆菊感冒片】
       主要功效:疏风解热,发表解肌。
       适应症:用于伤风感冒,身热恶寒,头痛鼻塞。
       【健儿清解液】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消滞和胃。
       适应症: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牛黄清胃丸】
       主要功效:清热通便。
       适应症:用于胃肠实热引起: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膈不利,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辛夷鼻炎丸】
       主要功效:祛风,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鼻炎。
       【芎菊上清颗粒】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怕风发热,偏正头痛,鼻塞,牙疼。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23.
       [2]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G].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93-96.
       [3]孙星衍.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1.
       [4]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辑校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98.
       [5]任淑莉.宋元浙江方志文献学研究[D].成 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
       [6]吴仪洛.本草从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7]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62.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七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05-810.
       [9]徐凡君,张鑫宇,王冰,蒙雄裕. 杭菊本草考证[J].亚太传统医药,2022,06:185-189.
       [10]李建民.中药菊花商品种类现状考察[A].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全国药学史暨本草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2015:4.
       [11]常相伟,魏丹丹,陈栋杰,严辉,孙晓东,朱文彬,段金廒.药用与茶用菊花资源形成源流与发展变化[J].中国现代中药,2019,01:116-123+145.
       [12]蒲婧哲,张青云. 杭菊中绿原酸含量花期动态积累研究[J]. 安徽医药,2007,06:522-523.
       [13]周群,俞旭平,任江剑,王志安.不同采收方法和加工方法对杭菊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09,12:24-27.
       [14]王珊,李友连,苏靖,朱玉芸,张东,梁曜华,陈两绵,朱晶晶,王智民.中国药用菊花品种及加工方法变迁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7,07:539-542.
       [15]沈学根,汪涛,郭巧生.杭菊不同加工工艺及其对品质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10,03:28-29.
       [16]鲍迪富,薛小红,万里鹏.杭菊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方法[J].中药材,1985,05:10-11.
       [17]汪涛,郭巧生,沈学根,梁迎暖,王桃银,周建松.杭菊不同栽培类型内在质量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09:783-785+849.
       [18]王超,秦子芳,谭晓妍,胡静,宁慧娟,苗雨欣,张秀清.引种杭白菊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比较[J].农产品加工,2017,18:29-31+36.
       [19]杨长花,杜蓓,杨祎辰,王二欢,常晖,马存德,詹志来.经典名方中菊花的本草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17:42-61.
       [20]康四和,聂晶,陈科力,邓海英.药用菊花植物形态特征比较及质量评价[J].中药材,2022,01:49-57.
       [21]李建民. 杭菊的产区和商品种类现状[A].中国商品学会.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药鉴定学科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商品学会:2015:4.
       [22]孙立仁,钟爱娇,徐兰兰,车仙花,李宁,李雪征,姜哲.杭白菊化学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2,07:1620-1622.
       [23]杨鹏飞,何春雨,黄申,毛多斌.杭白菊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19,12:2924-2928.
       [24]郭晓民,瞿晶田,柴士伟.杭白菊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0,05:161-163.
       [25]徐洪明,金辉辉,王昕佳,王伟,王如伟,姚建标.杭白菊指纹图谱研究及不同产地杭白菊质量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01:76-79.
       [26]牛广东.不同产地杭白菊中绿原酸、木樨草苷、异绿原酸含量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2:99-102.
       [27]李振,刘伟德,牛文杰,孙红梅,曹美芳,高群玉.不同产地杭白菊多糖的含量测定[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06:36-38.
       [28]陈芳,位翠杰,丁青,梁月仪,刘晓霞,李秀枝,李振雨.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测定的杭菊质量评价[J].中药材,2021,10:2369-23
73.

网友评论